bob娱乐体育官方入口0591- 62760999
产品中心

加大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研究 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来源:bob娱乐体育官方入口    发布时间:2025-10-18 00:12:03

  2008年以来,国际油价是节节攀升,高油价时代已经来到,中国作为石油消费大国,如何加快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研究开发,应对高油价对未来中国发展的影响,这是一个具有战略意义的课题。记者为此专访了一直呼吁重视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研究开发的中国科学院院士。

  说,我以前从事核研究工作,对原子能比较了解,认为发展核能能够解决中国能源问题,但是,通过我近年来的研究,观点有所改变。我认为,虽然解决中国能源问题,应该建立可持续发展的能源格局,但不能主要靠原子能,而应该主要靠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放眼未来发展,甚至下世纪的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将会对人类社会持续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能我的这个观点会有许多人不同意,但是我们要从科学出发,实事求是地作这些判断。人类有两大基本问题,一个叫做生存问题,一个叫做发展问题。生存问题的关键是吃饭问题,所以以农业为基础。发展问题的关键是能源,能源是发展的先导。需要发展的规模越大,耗能一定增多。能源问题的重要性是不亚于农业问题,特别是我国成功解决温饱问题、进入小康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阶段以后,这样的一个问题越来越突出。

  但是,发展不能只考虑当前的发展,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发展。在2005年北京国际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大会上讲了两个必由之路,即加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是应对日益严重的能源和环境问题的必由之路,也是人类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必由之路”就是必不可少,某一种意义上是唯一的,别的路还不行。

  忧心忡忡地说,如果说能源是发展的基本问题,我们就看到一个非常严峻的事实:全世界能源需求量大幅度增加的趋势,很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崛起。有人说不该用“崛起”,说中国的发展吧,中国现在有13亿人口,13亿人口已经初步实现温饱,正要向小康阶段迈进,也就是向工业化阶段迈进。发达国家实现了工业化,发达国家的总人口才8亿多,发达国家就是八个国家,俄罗斯、美国、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等等加起来一共是8亿多人口,我们是13亿人口,将来可能是15亿人口,发达国家的8亿人口消耗了世界上近一半的能源。现在是中国的13亿人口也要加入这个队伍,另外还要看到印度也将加入这个队伍,印度的人口跟我们差不多,这几年经济发展很快,当然也需要能源,所以世界趋势是能源需求最后越来越迫切。我国现在还没有到能源真正发生危机的时候,我们的祖国还有点煤,石油贵一点还买得到,只有到煤快烧完了,石油买不到的时候,才是线年以前,中国还不存在线年以后就很难说了。我们那时候煤用掉不少了,石油也快没有了,但是我们的发展规模更快更大,能源问题就必定还要尖锐。我们中国一直在谋求持久地实现生产力的大发展,谋求经济的可持续迅速增加,必然要求能源也能可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能源靠什么可持续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我个人的观点,就是全力发展可再生能源。

  能源问题是综合性问题,能源问题的解决,有赖于对能源技术、自然资源、社会经济,甚至对政治问题做综合研究。就需要从理论上展望未来的发展,而且需要从现在就作出战略决策和部署。

  说,核能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哪一种更重要?核能有个传统的思维模式,叫做“今天、明天、后天”,也叫核能有三部曲,它们如何来解决中国的能源问题,基本的思维模式按照这三部曲。因为我很了解这三部曲。那么未解决中国能源的问题,全力发展核能,能不能解决?答案是不能。第一,核能,也就是压水堆或者重水堆,中子的能量是热中子堆,它的平均温度在几百摄氏度范围。这种热中子堆是大量的,但是这个热中子堆最主要的限制不是技术,技术已相当成熟,现在最大的问题是现有资源只能支撑2500万千瓦核电站运行40年。请大家高度关注这一个数字。将来潜在的怎么样?潜在的有可能再增加一倍,达到5000万千瓦。从国外进口,从澳大利亚进口再增加1000万千瓦;而最近,澳大利亚反悔了,大大缩小了原先承诺的数量。现在每个方面交谈的结果,就是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愿意卖给我们,很多国家不卖给我们。所以,现在开始认识到包括国内潜在的核能资源加上国外的资源,给个上限,这个上限不可能超过6000万千瓦,而且运转时间不超过40年。有些人指出,还有一些低品位的矿藏可以开发。第一,成本甚高;第二,污染严重;第三,不能期望已装机的6000万千瓦,线年后关停并转。这是严重的事实。如果像某些人建议的要发展到2亿千瓦,我们能否持续发展?其实,在核能的经济账中,还忽视了将来要付出的一大笔代价。现有的核算体系往往没有计及必须对放射性污染做处理的大笔投资。很可能,这将转移给后代子孙们去解决!

  如果对水能的装机能量来看,我们大家都知道水能的资源包括经济可开发的、技术可开发的是5.4亿千瓦,已经建成的是1.2亿千瓦,从技术上讲,核能的技术成熟、水电的技术也成熟,核电的电价大概是火力发电的一倍,水能的电价怎么样?大概是火力发电的一半。为什么强调电价?现在有一个批评,批评说经济可开发的大概4.1亿千瓦,还有1.3亿千瓦是技术可开发的。什么叫做技术可开发?价钱太贵,我也赞成,但要讨论一下究竟核电站贵还是水电技术可开发的成本高。因为现在水能的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一半,核电的成本是火力发电的一倍。我个人觉得如果那些技术上可开发的水电资源,在崇山峻岭之中很难的话,是要多投一点钱的,但是仍然可能比核电便宜。所以,这个可开发量的概念要重新再定义一下,经济可开发不是指现有的经济水平,包括未来的,因为现在的技术是可以改进的,还有经济的核算等等复杂的概念。不要觉得现在4.1亿千瓦就是经济可开发的极限。核能运行40年就没有了,至于水能,5.4亿千瓦可以运行无限时间。

  关于核能和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的明天。说,核电的明天是快中子堆,第三步是受控热核反应,取之不尽、用之不竭,量大得很,足够人类几千万年用,甚至上亿年用,这是大家认同的。但是问题是受控热核反应何时出来?我们核物理界争论较大,有些人认为20年受控热核反应走向商业化,这是外行人说的,所有内行一致不认同,认为最快也要50年,长一点甚至认为至少是100年,反正最快的是2050年走向商业化。但是即使走向商业化,是否是真正能实现商业化还成问题。因为技术上或者在运转上可以商业化,不等于电价能够商业化,经济上要使得受控热核反应的电价能够有市场竞争力,我认为远得很,至少目前看不出。比如说受控热核反应要用很大很大的超导磁场,超导磁场规模大得很难来想象,这种超导磁场贵得不得了,投资就大得不得了。有的人觉得现在的热中子堆技术不够好,消耗的资源有限,只能把天然铀消耗1%不到,但是如果做成快中子堆了,就可以把资源量扩大到60倍。我说2500万千瓦运行40年,乘以60,就不得了。中国现在有的天然铀资源能够支持15亿千瓦的快中子堆核电站运行40年,这个资源量相当之大。这就是怎么回事很多人主张还是要以核能为主。但是问题在啥地方?技术没有完全成熟,有待进一步研发。因为快中子堆里中子跑得很快,安全问题很突出。在热中子堆里中子跑得比较慢,在毫秒级的技术水平就能控制,但是到了快中子堆中子跑得比较快,它的控制时间是微秒的范围。控制不一样,安全的要求也不一样,未完全成熟,有待进一步研发。电价可能是相当贵,很可能是压水堆的3倍。我们大家都希望这个电价比压水堆的电价便宜,我希望如此,但是至少目前我看不到这个迹象。

  风电的资源有多少?理论上的资源可能高达45亿千瓦,怎么知道有45亿千瓦?我们的祖国正式公布的才10亿千瓦,陆上是2.5亿千瓦,海上是7.5亿千瓦,加起来就是10亿千瓦。为什么理论上的资源高达45亿千瓦?过气象局公布的10亿千瓦的资源量是在10米高空,现在大风机已经延伸到80米高空,甚至有趋势延伸到100米高空。风电的资源量有个特点,跟风速的三次方成正比,10米高的风速比起80米高空的风速要小得多,80米如果大30%的话,那资源量就增加两倍。所以,这就是大致的风能资源的特点。怎么知道有45亿千瓦?美国人给了个世界风能资源的估算,说是80米高空,世界风能资源有700亿千瓦。我是理论物理学家,就拿中国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6.5%计算,我把这700亿千瓦乘以6.5%,就是45亿千瓦。这是我个人这样看的。这件事情当年我曾经到中国气象局作过报告,讲有45亿千瓦。秦大河局长听到以后大为高兴,说没想到风能还有这么大的资源,我们中央气象局有可能给国家的能源问题作重要贡献。目前中国气象局正在测量中国的风电资源有多大,将来以气象局的测量为准,但是我们要看到这一个前景。

  我们看到风电的资源是很大的,有45亿千瓦,一般国际上的统计数字都认为风电的资源一般是水能资源的10倍,中国是水能资源特别丰富的国家,我就不敢预测了。不过也有人说中国的风电资源特别丰富,因为我们有台风。有人说台风大是大,但是不好利用,当然有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相信未来科技能够解决这一个问题。现在我国的风电技术怎么样?5个兆瓦以上的大型风机中国没有成熟,已经列入国家重点规划里面。科技部招标,建造3个兆瓦的大风机,将来当然会突破5个兆瓦,路一步一步走,饭一口一口吃。但是发达国家的大型风机发电成本已经低于火力发电,这是事实。开始我得到这个情报还不相信,后来我得到确切的情报,欧盟的风机比较多,他们的风力发电平均电价跟火力发电持平,他们告诉我,好的风机发电成本低于火力发电。美国一个工程师透露说,风电已经是美国火力发电电价的一半,我大吃一惊,不过我们也不要太乐观了,因为美国的火力发电比我们中国的坑口火电站贵多了,我们的煤比较便宜。

  从资源的量来讲,我认为风力资源比快中子堆还要多,45亿千瓦,有人说只能算一半,因为快中子堆一年6000小时,这一个地区装机一年3000小时、2000小时,但是风电运行时间是没有限制的。我认为关于“明天”,也是可再次生产的能源超过核电。

  另外,我个人觉得风电的技术有非常大的发展前途,我能提供一个材料,德国现在差不多上升到2千瓦的风机,德国现在的风机大量出口,风电机制造慢慢的变成了德国机械制造业当中最大的产业。如果从我们的祖国的需求和发展来看,我觉得从产业的角度来讲,未来大概会激起一个大产业。

  对太阳能来讲,现在国际上慢慢的开始认同了。在国际上太阳能的发电成本是火力发电的5倍或者4倍,中国的太阳能发电成本是中国火力发电的10倍。现在一般标准光伏电价的发电成本差不多是4块钱一度电或者5块钱一度电,我们火力发电是4毛钱一度电、5毛钱一度电。但是很重要的一点是,太阳能有大幅度降价的空间,这就是发展太阳能的重要潜力。前一个时期,美国总统布什为了石油紧张而开展能源之旅,呼吁全力发展可再次生产的能源,特别讲到太阳能。他提了一个指标,这个指标就希望美国在10年内把太阳能发电成本下降到和火力发电相竞争的水平,这是布什的希望。前不久你们《科学时报》登了一篇文章,美国的能源部制定了一个先进能源规划,这个先进能源规划正式列入奋斗目标,而且主要的奋斗目标就是让太阳能发电成本在10年内下降到和火力发电相持平的可竞争的水平,并且把这一目标当做先进能源规划的最主要内容。不仅列入规划,并且还有一个号召,号召美国的企业界、美国的科技界打破门户之见、放弃垄断,号召美国科技界和企业界要团结、合作,实现这样一个重大的目标。

  最后动情地说,我得知美国这个号召以后有一点感想,因为团结、合作,打破门户之见,我们在三四十年前搞核武器的时候,就是按照这一个精神做的。最近在两院院士大会上强调:一定要坚持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推动我们国家科技事业发展的根本立足点。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关键领域,真正的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只能依靠我们自己、只能依靠自主创新。必须把提高自主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摆在全部科学技术工作的首位,建设创新型国家,真正掌握核心技术,抢占科技制高点,奋力在世界高技术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切实增强国家核心竞争力,牢牢把握我们国家发展的战略主动权。所以我认为,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是事关我们的祖国能否把握发展的策略主动权的核心关键技术之一。因为只有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才是真正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是比较现实的,不仅足够当代人使用,而且是我们子孙万代使用的一个能源体系。中关村科技园区作为中国甚至世界创新的源头,会聚了中国众多的科技精英、产业精英,在国家科技部门的统一规划领导下,产学研各方面的科学技术人才协作攻关,在10年到15年内,使我国的可再次生产的能源技术的研发应用取得突破性进展,领先世界,那将是完全解决中国乃至世界能源问题、实现中华民族腾飞崛起的卓越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