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網廈門10月22日電 (記者黃東儀)甜美的花、鮮甜的蟹、清甜的蔗、甜美的米,10月21日—22日,“福農優品·我在家鄉等你來”網絡直播活動走進福建省廈門市同安區,新聞媒體記者、自媒體大V和福建電商聯盟簽約主播們一同開啟了一場“甜”度超標、色香味齐全的探究之旅,打卡同安區丙洲社區、田洋村、古坑村、上陵村,看它們是怎么通過“一村一品”的打造實現鄉村振興、強農富農的。
21日,主播們一走進廈門丙洲社區就被眼前的美景招引,這裡是廈門罕见的海島型社區。近年來,丙洲社區著力打造“一村一品”特征發展形式。“陳化成”與“丙洲煎蟹”兩大文明IP正在成為激活社區鄉村消費生机的“雙引擎”。
小島上有一座陳化成主題公園,高達17.56米的陳化成雕像面海而立,“雕像左手握鞘、右手拔劍,威風凜凜,這是丙洲人對陳化成的追思。”主播蘇毓如向直播間的粉絲們介紹,這裡是民族英雄陳化成金戈鐵馬的開端,也是他终身傳奇之路的奠基。

這裡地處淡水與海水交匯處,海洋資源豐富,海鮮美食也是聞名遐邇,盛產牡蠣、對蝦、蟶、花蛤及魚類,“丙洲煎蟹”更是聲名遠揚,成為丙洲美食的代表手刺。“一定要從這裡打撈上來的大青蟳或是紅膏蟳才最正宗,十分肥美鮮甜。”福建電商助農聯盟一位簽約主播在直播間推薦這裡的美食。
在丙洲南樂館,主播們還聽了一場婉轉動聽的南音扮演。早自清朝乾隆年間,丙洲村各旮旯的閑暇處,均是乡民自娛自樂演唱南音的場所。现在南音已成為聯結廈門和金門的重要紐帶。
隨后,沿著環東浪漫線,主播們來到了在“同民安”一村一品展銷館舉辦的助農阛阓,一嘗同安滋味。
蔗內米粉、雲洋面線、三秀山山藥、蓮花高山茶、褒美進士芋等特征農產品琳琅滿目,“我们看這裡產品的包裝是不是很有特征,這些是我們的省級非遺同安農民畫,十分有本乡風味。”主播仇浩向觀看直播的網友們展现阛阓上的產品。

豐富多樣、品質優良的鄉土產品,背面是日益完善的同安“一村一品”產業格式。值得一提是,“同民安”一村一品展銷館,通過“母子品牌運營形式”,整合各村居特征農產品,探究破解農特優產品“小、散、多”窘境,逐渐構建產銷一體服務體系,區域規模優勢逐漸构成,點亮鄉村共富甜日子。市民游客在游覽環東浪漫線的同時,還能帶走一份“同安味”。
22日,主播團一行人走進廈門市同安區田洋村,這裡毗鄰同安老城區,3.7公裡西溪生態水系環繞村庄,是“遠山近水田繞村”的城中村。
甘蔗是田洋村最重要的經濟作物,有著上百年種植歷史,這也成了田洋村探究農文旅交融發展路途的基礎,衍生出甘蔗研學、蔗王爭霸賽等特征活動。“這裡的甘蔗多汁、皮薄、少渣、清甜,十分推薦我们來嘗一嘗。”福建電商助農聯盟簽約主播“福州那點事兒”向直播間網友介紹。
田洋村又被稱作“古同安科舉榜首村”,明清時期曾走出11位進士、58位舉人,村內保存著田洋書院等古建筑群,非遺體驗、黨建教育、文明交流……這些古厝现在既是鄉村文明載體,也是社區居民活動中心。主播團一行人在這裡學習打鼓,聽歌仔戲,感触閩南風情。
近年來,田洋村乘著城中村現代化管理的東風,接連打造了“甘蔗哥”“愛拼食堂”“田洋花海”等鄉村振興載體,推出科舉文明展、書法藝術展,構建“科舉文明+甘蔗文明”雙主題體驗空間,文創之風盛行,變身鄉村留文留魂的窗口,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村”。

萬紫千紅皆為花,這就是初見古坑的驚喜。艷麗的三角梅與潺潺流动的西源溪、閩南古厝相輝映,构成了“花漾古坑”文旅品牌。
古坑村作為同安區榜首個轉產轉業示范村,是以種植廈門市花三角梅為產業的特征村,依托千日紅三角梅基地、滿枝紅协作社等資源,以西源溪為紐帶,逐渐打造构成以三角梅產業觀光為主題,集農業體驗、研學拓宽、親子素拓、休閑娛樂、美食物鑒等多位一體的特征鄉村旅行格式。
“這裡的三角梅太美了,紅的粉的紫色白的黃的,你能想到的顏色在這都能找到,最奪人眼球的還是‘同安紅’。”福建電商助農聯盟一位簽約主播向直播間粉絲介紹,“同安紅”於2015年獲得國家地舆標志,古坑村是“同安紅”三角梅地舆性商標的發源地。
在大力發展三角梅產業的同時,古坑村也積極盤活閩南匣缽古厝群,沿著西源溪一路走,主播們來到了紅磚黛瓦的傳統古厝,古厝山牆多运用碎窯坯鋪砌而成,層次清楚、別具一格,是發展閩南特征民宿的重要基礎。

沿著山路弯曲而上,主播們這次行程的最终一站,來到了被譽為“深藏山沟的世外桃源”的上陵村。近年來憑借“稻香上陵”鄉村旅行品牌上陵村不斷“出圈”,招引眾多游客前來感触“稻花香裡說豐年”的鄉野詩意。
上陵村地處蓮花山脈300多米的山腰上,得益於從高山上流动的山泉,這裡產出的稻米又香又好吃。為了進一步激活鄉村資源,上陵村通過村企协作的方法,打造“稻香上陵”鄉村旅行品牌,助力實現“一村一品”產業化,將乡民閑置的農田、房子轉化為旅行資源,打造民宿、咖啡廳和餐廳,推動文旅交融,进步農業產業化水平缓市場競爭力,通過鄉村旅行帶動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業增收和乡民增收。2024年入選福建省“美麗鄉村休閑旅行點”典型事例。

“在這裡,游客能够體驗插秧收割、品嘗米漿咖啡、做昆虫研學,享用鄉野微休假的樂趣。”上陵村黨支部書記詹亞瓊在承受主播胡晟昱採訪時表明。
未來,上陵村計劃建設游民藝術公社、鄉村科普基地,打造年產值破千萬的農文旅綜合體,成為廈門都市農業的“富春山居圖”。
本次活動由福建省委網信辦、省農業農村廳、省文旅廳、省婦聯主辦,廈門市委網信辦、同安區委網信委、福建日報社全媒體傳播中心承辦,興業銀行、同安區委網信辦、同安區農業農村和水利局、同安區文旅局、同安城建集團協辦。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